美國最大的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基礎設施上的大規模支出正在支撐整個美國經濟。 2025 年 10 月的報告顯示,每年近 4000 億美元的支出幾乎是近期 GDP 增長的全部原因。
這場“人工智能軍備競賽”迫使公司向數據中心投入數十億美元,而這一舉措歷來與投資者回報不佳有關。這種策略引起了分析師的警惕,他們認為這與過去的科技泡沫有相似之處。一個核心問題依然存在:這一歷史性投資會帶來真正的利潤,還是會製造一個注定會破裂的泡沫?
高蹺經濟:人工智能軍備競賽和 4000 億美元的賭注
在指數級“規模法則”承諾的推動下,資本支出飆升。摩根大通 2025 年 10 月下旬的分析顯示,人工智能相關的資本支出貢獻了 上半年GDP增長1.1%。
Meta、微軟和 Google 等主要超大規模企業預計將總共花費 3,420 億美元 僅 2025 年。
如此集中的支出掩蓋了經濟其他方面的疲軟。摩根士丹利財富管理公司首席投資官 Lisa Shallet 表示,“……數據中心及相關項目的超大規模資本支出增長了四倍,每年接近 4000 億美元。”
這引發了尖銳的評論,作家 Rusty Foster 開玩笑說“……‘我們的經濟可能只是三個穿著風衣的人工智能數據中心。’”
內部人士稱之為 “人工智能囚徒困境”,支出成為生存問題。技術領導者覺得他們別無選擇,只能投資,擔心無所作為比超支帶來更大的風險。
OpenAI 總裁 Greg Brockman 直言不諱地說,“……我更擔心我們會因為計算太少而不是太多而失敗。”
他的首席執行官 Sam Altman 將擴建視為基本必需品,認為“……”計算基礎設施將成為人類經濟的基礎。 未來……'”
資料來源:Sparkline Capital
泡沫的迴聲過去:從鐵路到互聯網泡沫破滅
歷史為這種技術主導的投資熱潮提供了發人深省的視角。 Sparkline Capital 的一份新的報告認為,當前的狂熱反映了過去的資本週期,而這些週期對投資者來說結局不佳。
該分析將這些擴建項目作為“資本週期”的教科書示例,該理論最初 對新技術的興奮推動了大規模投資。隨著股價飆升,更多的資本湧入,直到新基礎設施的供應遠遠超過實際需求。
其結果是一場痛苦的蕭條,其特徵是價格暴跌、產能過剩和企業破產。
19 世紀的美國鐵路擴張是一個強有力的、儘管遙遠的平行線。內戰結束後,投機熱潮導致僅在 1868 年至 1873 年間就鋪設了超過 33,000 英里的鐵路。
雖然鐵路無疑對經濟產生了變革,但鐵路建設者的財務結果卻是災難性的。繁榮在 1873 年的恐慌中達到頂峰,這場恐慌使數百家鐵路公司破產,並使國家陷入長期蕭條。
正如 Sparkline 報告所強調的那樣,為鐵路建設提供資金的投資者只獲得了鐵路最終為社會創造的巨大經濟價值的一小部分。
最近的一個相關警示故事是晚期的電信泡沫。 20 世紀 90 年代。由於預計互聯網將出現爆炸性增長,Global Crossing 和 AT&T 等公司花費了超過 5000 億美元,鋪設了約 8000 萬英里的光纜。
事實證明,他們的預測過於樂觀。由於多達 85% 的新光纖未使用,由此產生的容量過剩導致帶寬成本驟降 90%。雖然這有效地補貼了 Netflix 等新一代互聯網巨頭的崛起,但對基礎設施建設者來說卻是毀滅性的。
納斯達克電信股指數暴跌 92%,甚至在 25 年後也未能恢復。
除了這些令人難忘的案例研究之外,數十年的公司層面財務數據也強化了這一模式。 Sparkline 分析指出了一種被廣泛研究的現象,即“資產增長異常”,該現象表明,從歷史上看,積極擴張資產負債表的公司的表現遠遠落後於更為保守的同行。
同一數據表明,快速增加資本支出的公司往往會帶來較弱的股票回報。這種持續的表現不佳表明,市場往往會在短期內獎勵大膽投資的承諾,但當投資未能產生足夠的回報時,投資者就會受到懲罰。
大型科技公司的萬億美元重心從輕資產轉向重資產
人工智能部門正在將危險的戰略重心強加給“宏偉的7″ 種族。這些科技巨頭的主導地位建立在高利潤、輕資產、幾乎不需要實物資本的商業模式之上。現在,它們正在轉型為重資產企業,資本密集度接近公用事業部門。
這種轉型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從歷史上看,重資產企業的投資回報率較低,並且面臨更激烈的競爭。這種轉變已經影響了它們的基本面,因為巨額資本支出侵蝕了這些公司一度成為華爾街寵兒的自由現金流。
財務壓力已經變得顯而易見,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由於英偉達芯片成本高昂,甲骨文的人工智能雲部門面臨著微薄的利潤率,導致其股價暴跌。
圍繞循環融資的擔憂也在加劇,即合作夥伴投資項目只是為了獲得回報。 據報導,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稱這種情況為“……”工業泡沫。”Meta 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承認風險,並表示,“……”如果我們最終浪費了幾千億美元,我認為這顯然會非常不幸。但我想說的是,我實際上認為另一邊的風險更高。'”
價值投資者在炒作週期中生存的手冊
對於投資者來說 在這個泡沫化的市場中,過去週期的核心教訓是區分革命性技術和有利可圖的投資。
Sparkline Capital 報告提出了一個基於價值的策略,將人工智能受益者分為兩個不同的陣營:“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提供商和“人工智能早期採用者”。
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公司是構建這場革命的“鎬和鏟子”的公司-芯片製造商、雲提供商和數據中心運營商。他們面臨著最直接的財務風險,估值飆升,資本需求巨大。雖然它們是最明顯的表現,但歷史表明它們在經濟低迷時期也是最脆弱的。
相比之下,“人工智能早期採用者”是隱藏的贏家。這些公司跨越金融、醫療保健和製造等不同行業,正在整合人工智能來改善運營。
這不僅包括數字原生代,還包括傳統行業的老牌領導者,例如卡特彼勒、沃爾瑪和摩根大通,他們正在利用人工智能創造競爭優勢。他們從新技術中受益,因為基礎設施提供商在價格上競爭,成本通常較低,而無需承擔數万億美元的投資負擔。
與互聯網一樣,該劇本表明,最大的長期價值可能不是為基礎設施建設者創造的,而是為將基礎設施投入生產性使用的客戶創造的。該類別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廣泛的多元化和投資機會,讓他們能夠投資估值更具吸引力且資本需求更低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