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的估值已飆升超過 2 萬億美元,使其成為華爾街在企業人工智能競賽中明顯的最愛,而 Salesforce 和 Workday 等競爭對手則停滯不前。它的成功並非源於單一技術,而是源於對現有企業帝國的利用。

幾十年來,微軟構建了一個具有巨大轉換成本的生態系統,創造了一個固定的客戶群。這些受眾深深嵌入 Office、Entra ID 和 Azure,為其優質 Copilot AI 服務提供了專有的分銷渠道。

雖然競爭對手努力證明 AI 是盈利增長的驅動力,但微軟的戰略似乎解決了這一投資回報率問題,將其作為高利潤升級安裝到數百萬人的強制日常工作流程中,而這是 AI 的核心要素

三層護城河:微軟如何創造客戶吸引力

微軟的主導地位是 建立在具有三個互鎖層的深厚競爭護城河之上,這是一個經過數十年構建的生態系統,旨在創造巨大的客戶吸引力。雖然競爭對手銷售一流的單點解決方案,但微軟銷售的是整個互連繫統。了解這種結構是了解其近 4 萬億美元估值的關鍵。

第一個也是最明顯的一層不是技術層,而是行為層:幾十年來根深蒂固的人類惰性。對於老牌企業來說,微軟的核心 Office 應用程序已融入其日常運營的各個方面。

儘管 Google Workspace 等強大的挑戰者因其更簡單的界面而受到讚譽,但 Office 的純粹熟悉性卻對變革產生了強大的阻力。

任何切換平台的嘗試只會惹惱從六年級開始就被期望使用 Office 套件的最終用戶。

這種行為鎖定是 在公司的財務部門中,這個部門是最絕對的,整個世界都在 Excel 上有效運行。其強大的桌面客戶端和復雜的宏對於財務建模至關重要。

幾十年來,財務團隊使用其專有技術將基本業務邏輯直接構建到 Excel 中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 (VBA)。這造成了巨大的、未記錄的 VBA 技術債務庫。

遷移這些進程不是簡單的文件轉換;而是一個簡單的文件轉換過程。這是一個高風險的逆向工程項目,用戶會感到巨大的痛苦,使全面轉型成為大多數企業不願意承擔的運營風險。

然後,這種人性化層通過更深層次的架構依賴性得到加強,其關鍵是大多數用戶從未聽說過的服務:Microsoft Entra ID。收養的過程是微妙的。雖然管理人員看到了 Microsoft 365 的直接好處,但很少考慮身份元素。

結果是用戶無意識地決定將其組織釘在 Entra ID 上。 它成為用戶身份的中央看門人,一旦 Entra 成為基礎,一切都建立在它之上-從多因素身份驗證和細粒度訪問策略到通過 Intune 進行設備管理。

這將簡單的 Office 訂閱轉變為包羅萬象的架構承諾。

最後,這種依賴關係在 Microsoft Azure 本身的雲基礎設施內部深層複合。為了在雲中保持高效,我們鼓勵開發人員使用功能強大但專有的服務,例如 Azure Synapse SQL。他們必須利用供應商特定的產品才能提高效率。

這會產生強大的權衡。使用這些工具構建的應用程序不容易移植到 Amazon Web Services 等其他雲提供商。雖然存在像亞馬遜的 Redshift 或谷歌的 BigQuery 這樣的功能性競爭對手,但它們是不可互換的。

為 Azure 架構構建的應用程序需要一個重大且成本高昂的重新設計項目才能在其他地方運行,從而對 Azure 服務造成深度的技術依賴。

因此,雖然微軟以其桌面軟件而聞名,但其真正的護城河並不在於應用程序本身。整個系統——來自 Office 的人類惰性、對 Entra 的架構依賴以及 Azure 中的基礎設施鎖定——融入到企業的核心運營結構中,從而對整個平台產生強大的束縛。

1,440 億美元的追加銷售:微軟的 AI 貨幣化手冊

了解 Microsoft 在追加銷售方面的成功 人工智能,首先必須抓住其他企業軟件公司面臨的核心困境。生成式人工智能並不便宜;它需要對基礎設施和研究進行大規模、持續的投資。

對於 Salesforce 或 Workday 這樣的公司來說,這造成了一個艱難的選擇:要么吸收這些新成本並壓縮利潤,要么試圖向客戶證明新人工智能功能的價格大幅上漲——這是眾所周知的困難的追加銷售。

然而,微軟有一個不同的計劃。它並不將其直接的總體目標市場視為需要贏得的新客戶,而是將其視為其已經擁有的龐大的、固定的基礎:Microsoft 365 的超過 4 億個付費商業席位。以每個用戶每月 30 美元的溢價計算,這意味著理論上的年收入機會將超過 1,440 億美元。

這讓我們了解了 Microsoft 戰略核心的新經濟模式。該公司將其人工智能助手 Copilot 直接嵌入到客戶已經被迫每天使用的應用程序中,從 Excel 中的新 COPILOT 功能到 Word 中先進的“vibeworking”代理模式。

訪問這一新智能層的價格很高;每月 30 美元的費用比必備 E3 或 E5 許可證的成本增加了 50% 到 80%。

這一舉措從根本上改變了 Microsoft 的經濟引擎。在其財務報告中,該公司特意將影響轉化為每用戶平均收入 (ARPU) 的增長。

這不僅僅是一個會計細節;更是一個細節。這是一種敘事策略。 Copilot 並不是一個可選的新產品,而是對其客戶已經依賴的核心業務的不可協商的價值增強。

微軟有一個強有力的證據證明這種模式是可行的:GitHub Copilot。當微軟以 75 億美元收購 GitHub 時,開發者助手的規模已經比整個 GitHub 還要大。

這一成功證明,專門的專業用戶群願意為深度無縫嵌入其主要工作流程的人工智能支付經常性溢價。

微軟剛剛開始將 GitHub 全面遷移到 Azure,並將 GitHub 深度集成到 Azure 中。 公司。 GitHub 首席執行官托馬斯·多姆克 (Thomas Dohmke) 已經即將離職。新戰略的核心將是其於 2025 年 1 月宣布成立的新 CoreAI 部門,由 Jay Parikh 領導

更廣泛的 Copilot 戰略的結果是立竿見影且令人印象深刻的。首席執行官薩蒂亞·納德拉 (Satya Nadella) 表示,Copilot 的採用增長速度比之前的 E3 或 E5 軟件套件都要快。

財富 500 強公司的滲透率已達到近 70%,並且已進行大規模部署,例如 巴克萊銀行擁有 100,000 個席位,微軟正在向華爾街發出明確的信息:它的賭注正在獲得回報。

從戰略上講,Copilot 不僅僅是一個新的產品 產品。通過將人工智能嵌入到數億知識工作者的核心工作流程中,微軟極大地增加了客戶對其生態系統的依賴,提高了轉換成本,並創建了強大的數據飛輪。

用戶交互生成的大量數據用於不斷完善其人工智能模型,從而增強未來十年的強大競爭優勢。

應對挑戰:資本支出、競爭和監管機構

儘管取得了成功,但推動微軟崛起的戰略本身卻帶來了一系列新的漏洞,而其 4 萬億美元的賭注並沒有得到保證。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風險是其資本支出的龐大規模。

微軟計劃花費歷史性的金額(一年超過 800 億美元)來建設其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從長遠來看,這個數字約佔該公司 2024 年全年總收入的 35%。

其理由是建立難以逾越的領先地位,但讓投資者夜不能寐的根本問題是回報是否能證明成本合理。首席財務官艾米·胡德 (Amy Hood) 在她自己的指導中預計,即使收入實現強勁的兩位數增長,營業利潤率預計也將保持相對不變。

這表明人工智能建設的巨額成本與其產生的收入同步增長,對長期盈利能力構成挑戰。

人們對產品核心價值主張的懷疑日益加劇,加劇了這種財務風險。最近的研究,例如來自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開始質疑 Copilot 在現實世界中的生產力提升。

這種審查可能會削弱其高價的合理性,這與 Salesforce 首席執行官馬克·貝尼奧夫 (Marc Benioff) 等競爭對手的早期批評相呼應,他認為 Copilot 的早期版本“只不過是偽裝的 Clippy”。

更深層次的技術漏洞是 微軟對其合作夥伴 OpenAI 的依賴。儘管兩者關係密切,但雙方關係一直處於緊張狀態,甚至演變為競爭,緊張局勢達到了沸點。

衝突的核心是他們最初合同中的“AGI 末日條款”,一旦實現通用人工智能,OpenAI 可能會嚴重限制微軟對其技術的訪問。

這對微軟構成了生存威脅。然而,兩家巨頭最近達成了一項新協議來解決僵局,消除了該條款並穩定了 OpenAI 首席運營官 Brad Lightcap 所形容的“一段起伏不定的婚姻”的關係。

這確保了微軟能夠長期獲得 OpenAI 的研究成果,但潛在的摩擦促使了戰略轉變。

為了減輕這種依賴風險,微軟正在構建一條“多模型護城河”。該公司正在積極使其人工智能產品組合多樣化,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內部測試顯示在某些任務上表現出色後,將競爭對手 Anthropic 的模型集成到 Microsoft 365 中。 它還正在開發自己強大的內部模型。

最後,該公司面臨著日益嚴重的全球監管圍攻。微軟的核心優勢——將產品捆綁到無縫、集成的生態系統中的能力——被監管機構視為典型的反競爭策略。

測試其市場力量極限的激進定價策略加劇了監管威脅。由於其產品組合的價格大幅上漲,包括 PowerBI Pro 的價格上漲了 40%,Teams Phone 的價格上漲了 25%,微軟認為其客戶鎖定足以承受價格衝擊。

但是,它可能會強烈激勵客戶開始漫長而艱難的分拆過程,在生態系統的圍牆完全關閉之前尋找更便宜的替代品。

最終 摘要:從應用程序到智能平台

為了應對這些巨大的風險,微軟正在執行一個複雜的、多方面的策略,結合了敘述性營銷、精心策劃的監管讓步和壓倒性的財務證據。

目標不僅僅是捍衛自己的地位,而是要重新構建有利於自己的整個競爭格局。

首先,為了應對客戶對其激進定價的疏遠,該公司正在重新構建整個對話。它認為自己銷售的不是更昂貴的軟件,而是必要的業務轉型。

這就是微軟在其2025 工作趨勢指數中所稱的“前沿公司”的核心——一種圍繞其重新架構的新型組織 人工智能。該敘述認為,為了保持競爭力,企業必須成為前沿企業,而集成的微軟平台是這一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因此,高成本不是痛苦的價格上漲,而是對未來生存的關鍵投資。

為了抵禦分拆帶來的監管威脅,微軟的策略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讓步,而不是直接對抗。面對歐洲針對 Teams 的漫長反壟斷鬥爭,該公司採取了一項重大舉措:主動在全球範圍內將該產品與 Office 365 分拆。

這一戰略是根據 20 世紀 90 年代反壟斷審判的慘痛教訓制定的,該公司在該審判中了解到,公共的、資源密集型的法律程序可能比最終判決更具破壞性。

通過在 Teams 捆綁包上做出戰術犧牲,微軟的目標是先發製人,阻止對其核心戰略目標的類似、危險得多的監管攻擊:Copilot 與其整個系統的深度集成。

最後,為了解決華爾街對人工智能資本支出的擔憂,策略是用壓倒性的採用和貨幣化證據來證明投資回報率。 Microsoft 在 2024 年底報告稱,70% 的財富 500 強企業已經在使用 Copilot,其中數量 購買超過 10,000 個席位的客戶在一個季度內翻了一番。

它展示了大規模部署,例如巴克萊銀行的 100,000 個席位,證明世界上最大的公司看到了明顯的回報。這強化了 GitHub Copilot 建立的藍圖,該公司已經是一家比 GitHub 收購時規模更大的企業。

這種快速、高利潤的收入增長是微軟對其歷史資本支出擔憂的最終答案。

這些看似獨立的舉措都服務於一個強大的基礎戰略:平台抽象。這是將價值從單個組件轉移到位於一切之上的智能服務層的原則。

通過這一策略,前沿公司的敘述成為為這個新的抽象層付費的理由。 Teams 的戰術分拆成為一種有計劃的犧牲,保護更有價值的集成 AI 層的完整性。

壓倒性的 ROI 數據成為客戶願意為抽象本身的價值而不僅僅是底層工具付費的最終證明。

您不再只是購買 Word 和 Excel;而是購買了。您購買的是 Copilot,一個可以將所有這些抽象化的智能助手。這是微軟的終極防禦。

它重新定義了整個競爭辯論,微軟的 Sumit Chauhan 強調了這一點,他斷言,“生產力是我們的 DNA,我們是 Office。雖然其他人會試圖複製我們,但真正的東西是無可替代的。”這場戰鬥不再是關於任何單個應用程序的功能,而是關於整個抽象平台的智能和功能。

市場當前的估值是對這個劇本將會成功的賭注。為了評估該賭注是否得到回報,需要監控一些關鍵信號。觀察 Microsoft 的雲毛利率,看看高利潤的 Copilot 收入是否超過基礎設施成本。

跟踪 Copilot 的連接率和 ARPU 以了解客戶採用情況。密切關注歐盟和英國的反壟斷調查。最後,觀察 Azure 與 AWS 的市場份額,看看巨大的基礎設施賭注是否正在贏得平台戰爭。

Categories: IT 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