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媒體基金會對維基百科的人類訪問者大幅下降發出了警報。在 10 月 17 日的一份聲明中,該非營利組織透露,與 2024 年同期相比,過去幾個月的綜合瀏覽量下降了 8%

該組織直接將矛頭指向 蓬勃發展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產業。搜索引擎和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越來越多地抓取和總結維基百科龐大的知識庫,為用戶提供直接答案。這種便利是有代價的,從源頭上吸走了流量。

這種趨勢威脅到了眾包百科全書的基礎。該基金會警告說,這種下降不僅僅是一個虛榮指標;而是一個指標。它對該平台的長期可持續性構成了重大風險。

“隨著維基百科的訪問量減少,可以增加和豐富內容的志願者也隨之減少,支持這項工作的個人捐助者也隨之減少。”馬歇爾說道 米勒,維基媒體產品高級總監。

共生關係變成寄生關係

這種令人不安的趨勢的發現始於統計異常。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稱,其分析師首先註意到從 2025 年 5 月左右開始異常大量的人流量,其中大部分來自巴西。

這一峰值引發了對該網站流量數據和機器人檢測系統的更深入調查,這些系統不斷更新,以應對日益複雜的自動化代理。

該調查發現了維基媒體所描述的“機器人行為的新模式,旨在表現得像人類”。在重新設計系統以過濾掉這些隱秘的機器人並對 3 月至 8 月的流量數據進行重新分類後,真實的情況出現了:實際人類網頁瀏覽量顯著且持續下降。

最初的流量峰值並不是增長的跡象,而是隱藏著更嚴重問題的面具。

這種動態凸顯了數字生態系統中不斷增長的、潛在的寄生關係。雖然幾乎所有主要的大型語言模型 (LLM) 都嚴重依賴維基百科龐大的人工數據集進行訓練,但部署這些數據集的平台並沒有回報其價值。

相反,搜索引擎和 AI 聊天機器人直接向用戶提供匯總答案,從而有效地消除了點擊源文章的需要。

這不僅僅是軼事;而是事實。這是一個可衡量的、全行業的轉變。外部機構的研究已經證實人工智能如何直接蠶食維基百科的讀者群,許多其他在線出版商也報告了類似的流量下降。

哥倫比亞商學院 2025 年的研究簡報明確報告 ChatGPT“似乎正在蠶食維基百科對某些主題的注意力”。該研究檢查了重疊的信息查詢,發現當用戶轉向 ChatGPT 尋求事實答案時,維基百科對這些主題的頁面瀏覽量下降了。

核心問題是開放網絡引用和直接參與源材料的基本原則受到侵蝕。

對於由捐助者而不是廣告收入支持的維基百科來說,威脅是存在的。問題在於人類反饋循環的退化。訪問者減少意味著招募新的志願者編輯、事實核查人員和社區版主的人數也隨之減少。

這可能會造成惡性循環,即人為監督的減少可能會導致質量下降,進一步削弱公眾對維基百科的信任,而公眾的信任使維基百科成為互聯網的基石。

維基百科的多線戰略:策展、批准數據和 進化

在內部,維基百科已經在不同的戰線上進行了一場戰爭:“AI slop”。一名志願者將法學碩士生成的低質量、未經審查的內容大量湧入,稱為“生存威脅”。這場洪水有可能淹沒該網站的人工審核流程。

作為直接回應,志願者社區於 2025 年 8 月採取了“快速刪除”政策。該政策被稱為 G15,它使管理員能夠快速刪除帶有明顯人工智能生成信息的文章,例如捏造的引文或對話工件。

該基金會的策略並非純粹是防禦性的。它在自己的人工智能開發中採用了以人為本的方法,專注於幫助編輯而不是取代編輯的工具。正如機器學習總監 Chris Albon 所說,“我們相信,我們未來的人工智能工作將會取得成功,不僅因為我們所做的事情,還因為我們如何做。”

Wikimedia Enterprise 還提供了一種經過批准的替代方案來替代混亂的數據抓取。通過在 Google Kaggle 等平台上發布結構化數據集,它為開發人員提供了一種干淨、高效的方式來訪問內容,從而有可能緩解服務器的壓力。

為了保持相關性,該基金會還在探索接觸受眾的新方法。舉措包括專注於讀者增長的專門團隊、專注於移動編輯、以及“未來受眾”項目,以吸引 TikTok 和 YouTube 等平台上的年輕用戶。

外部壓力與日俱增。 身份危機

隨著維基百科經受來自多個方向的批評,這一生存挑戰隨之而來。科技大亨埃隆·馬斯克 (Elon Musk) 於 2025 年 9 月宣布了一項名為“Grokipedia”的競爭對手百科全書的計劃。他提出人工智能驅動的替代方案是對抗平台上的偏見的一種方式。

馬斯克設想 Grok 將“重寫頁面以糾正、刪除謊言、糾正半真半假的內容,並添加缺失的上下文”,這是對維基百科人類主導的編輯模式的直接挑戰。

我們正在構建 Grokipedia @xAI

將是對維基百科的巨大改進。

坦率地說,這是實現 xAI 理解宇宙目標的必要步驟。 https://t.co/xvSeWkpALy

—埃隆·馬斯克 (@elonmusk) 2025 年 9 月 30 日

然而,批評者指出,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帶有其自身的重大偏見, 而且 Grok 本身也存在準確性問題。

該平台還因其非營利地位和涉嫌外國影響而面臨美國當局的審查,特別是在政治敏感話題的編輯方面。這些壓力加大了在兩極分化的世界中維持中立、可靠的信息來源的挑戰。

最終,維基媒體呼籲建立一個更健康的互聯網生態系統。米勒敦促使用其數據的平台提供明確的歸屬並鼓勵用戶訪問來源。對於日常用戶來說,建議很簡單:“當您在線搜索信息時,查找引文並點擊查看原始資料。”

Categories: IT Info